“低碳”,如何从理念到实现?

[复制链接]
查看: 207|回复: 0
胡胡 发表于 2010-12-23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被认为具有风向标意味的“一号提案”锁定“低碳”主题,到全国各地积极为发展低碳经济而谋篇布局的报道屡见报端,可以预见,“低碳经济”这个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焦点话题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演变为全面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内容的大趋势。
“抢抓低碳先机,关键在于找到从理念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之路。”以创建低碳城市、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模式为切入点,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吴正德、罗霞、李铀亮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建设低碳城市,为能源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建造一种重要载体”
面临形势——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中,推动低碳经济试点与基地建设的构想,迅速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积极的反响。继2008年上海和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之后不久,珠海和吉林两市已经由当地政府出面,向中央政府申请在本市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今年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成都、广元两市因积极推进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而荣获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
委员建议——
“建设低碳城市,能够为能源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建造一种重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求解决方案,整体转变人民生活消费方式。” 之所以将目光首先投注在城市建设这一载体上,吴正德认为,在整个国家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中,城市承载着众多产业的聚集和庞大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同时,超过75%的温室气体是从城市产生,建设低碳城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央政府可以着手开展低碳经济战略调研,在充分考虑全国产业布局的高度上,编制《国家“十二五”建设低碳城市工程规划》。”作为部署和启动低碳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正德提出了他所构想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内容:各行业的低碳目标、低碳能源开发与供应体系、低碳技术运用与成果积累、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节能目标设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评价指标、碳排放评价指标、低碳产业在产业中的比例与产值、实现交换的碳汇量,等等。这样一个系统化和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对于推进我省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从思维模式到具体操作层面的有益思路。
“当然,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以城市为载体,也便于中央和各地政府统筹政策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谋求最佳协同效果。从政策引导作用上来说,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促进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政策,出台各种税收优惠和金融激励措施,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变,鼓励居民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并付诸行动,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
“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应对能源危机挑战”
面临形势——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及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也是环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交通增长国,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交通运输环保的政策并予以落实,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正逐步酝酿形成。
委员建议——
“随着低碳意识的深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公交优先战略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共同选择,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零排放车辆的扩大使用以及其他低能耗交通工具也广被社会鼓励使用以应对能源危机的挑战。”说起如何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罗霞强调到,这个体系不仅仅是在节能减排的直接约束条件下对传统交通运输的改进,更是一种基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出行高效等综合理念下的新型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低碳交通的要求,积极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罗霞亮出了她的应对方案——进行自上而下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专项规划。
罗霞建议,以我省正在全力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逐步建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包括运输网络及枢纽布局、运输装备使用引导,交通辅助设施选配、运输服务模式选择以及交通运输生产碳排放指标规范等。“一定要重视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统筹,不仅是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低碳表现。”
关于在强化交通运输的政策引导方面,罗霞把重点放在引导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以优化客运结构上。如以具有竞争力的公交票价机制,优质的公交运营服务,快捷的公交路权保障,配合机动车停车、使用等需求管控政策,同时加大交通工具排放控制规划管理,减少碳排放。
“低碳生活要从算账开始”
面临形势——
从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骑车到本次大会报到迅即成为各大媒体宣传热点可以看出,“低碳”的生活模式虽然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却已经成为备受推崇的时尚潮流。“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居住面积,开1.6L排量的汽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会达到多少?”李铀的答案显然有些让人吃惊:“2611吨!”
委员建议——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一本精打细算的账,要推广低碳的生活模式,也离不开从每个细节算起。”经测算,少用100度电,就能少排放78.5公斤二氧化碳;自驾车消耗100公升汽油,就得多排放270公斤二氧化碳。
既然要算账,就要算在明处,方便消费者更好地选择。李铀建议,在商品消费领域推行“碳标签”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碳计算标准和标签格式,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政策(在一定时期后可转为强制性政策),鼓励企业在产品的包装上标志“碳标签”,标明商品生产、经销和用后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情况,从而使消费者的低碳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消费习惯越来越环保。政府应建立起促进低碳生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人们正确选择和顺利实现低碳生活方式。他特别希望和倡议成都市民,能够在全国率先过上“低碳生活”。
建议虽小,意义却大。有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才能让“低碳生活”这个看起来高深的概念走进大众的生活,为人们所熟悉。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