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works的描边表面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225|回复: 0
gggds 发表于 2009-12-27 0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总结了一些Fireworks笔触的概念和设置。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尤其是Fireworks初学者有所帮助。 $ K& i7 C1 t) e& i* h5 A3 a

  y* L8 V7 G0 q/ E1 J2 z/ m8 n  H# p, P$ R. F
9 `/ O  T0 y; ~" i
  以上图为例,一点一点说明,最后贴效果。# o, V" f8 `: T3 k2 Y5 w0 |
  前三项已经说明/ M: v8 C# r4 o& C
  第四项:建立。FW的解释是建立其本身之上的刷子,不过效果不明显。/ u. X; k0 u/ }
  第五项:纹理,边缘纹理,边缘效果。
3 o1 X6 G7 P5 s0 z9 @* L0 m  分别是描边总纹理,描边的边缘纹理,以及描边效果。边缘效果分五类:/ v, b& N1 N* X, P$ y4 b
  白色霓虹:以黄金比例取描边轮廓绘制白色羽化带。
  e# H6 }2 g. n/ P  喷湿:以上步为基础进行模糊。
$ ^4 \( R1 }- f  a  平滑霓虹:以白色霓虹为基础进行羽化。
1 q8 [1 p6 E/ s; _9 V# J- f8 U7 E  波浪凹凸:以白色霓虹为基础,按递减的趋势话白色羽化带,羽化效果弱,边缘清晰。
# O9 A' C7 M1 j* d( @  无中心点的白色霓虹:以白色霓虹为基础,去掉中心色,填充为白色。, N% g7 h! t4 |2 r
  纹理数值输入如图:" Q& e; a6 o2 c' \

8 m1 _( [* N! V3 x' N7 G6 U
: b* {' @8 s/ y( Q; e7 x% P2 b
/ M2 h+ e( }; Q$ |: R* ^  n* T6 M7 m% A  N1 \+ c1 L* `3 [: p
+ }: k/ C( {' H. N
+ E. Z* _, W6 X0 Q! Z# x' }
  白色霓虹:以黄金比例取描边轮廓绘制白色羽化带。 ( e* y: G, o7 f" y$ Y* o5 F
' j4 y5 W$ b* {1 Q+ V
1 B* T' Q* |% }4 ?
- T; c% c3 {4 z) E
  喷湿:以上步为基础进行模糊。( O, Y3 R8 p3 z$ ~/ V  W- k
7 c( {9 A; N) j: t* w5 T5 q
: R. [1 H4 M4 O/ Z4 S, J
" U$ T$ O; X6 P: L2 @% n
  平滑霓虹:以白色霓虹为基础进行羽化。: P0 v0 }) Z6 N# t

4 d# j3 p  q( F
* S. C' ]% c) O* w. P; D' L% K6 `7 }) s6 m, D' X
  波浪凹凸:以白色霓虹为基础,按递减的趋势话白色羽化带,羽化效果弱,边缘清晰。: K" P4 p7 O* i- I$ c8 _2 J

& L" Z' W# j8 ]# c# h  h5 E  M6 z8 r1 Y. Y  D+ y2 l- g; @

. @1 s5 b+ _9 _- _# D: f  无中心点的白色霓虹:以白色霓虹为基础,去掉中心色,填充为白色。; J' L7 Y/ M4 l1 U

: T. L! m1 z* n0 N% q
/ I8 w- O& p, T  v" H! y1 J4 q6 P' N) Y# u% t
  以图为例,接下来是第三部分:笔尖调整 3 I8 o( \) s; `% r
  笔尖的概念就是一支笔有几个头,且这几个头的间距是多少(包括垂直与水平的间距),每个头上的颜色(变量)是如何分布的等等。
* x* o  j+ I% E4 w7 x0 S  笔尖数:这里可设置1-10:8 ]: _) ~. @. S1 ]$ C- W# C7 F9 t
# e. Y0 c5 n4 m  e
. e6 S, g! p5 B

, M$ p2 v  ?8 h3 P" u( c8 E$ C  间距:我们设置为100%试试。出现了不规则的效果:
5 e. J$ S4 A3 B  b) I1 R/ N
0 J7 s$ l$ ~- x3 l# O: x4 b4 ~
# T  t4 _7 r+ v- Y! Z* j0 M2 a5 o( l* p2 L! C! f+ d. o
  其实这个数值是由0-1000%的,设置为600%,就出现了如图的效果:
9 G. P( f6 `9 o: f* w
6 j0 V, B: ~. ^, {! Y5 s& }0 n& R* Q

4 m4 T- A5 C/ g4 Z  b  我们将它设置为1000%,但效果并不爽,怎么办?
$ J0 R! x3 |9 E4 G1 V* V# Q0 j( K  r6 x' f7 y2 O9 l
) a! x' ^- l9 T, x1 N- D) l
, w+ O7 O9 Y' z
  只需要将描边大小设置为一个画布可以显示完全的数值即可,如图:
0 x1 M  N7 _, ~7 a* {5 I2 f! t" S" P. R
/ }4 T; J# C) p$ F
; _$ r3 j! q+ _: Q
  现在我们来看看变量对笔尖的作用。随机:随机就是随机,不过一般情况下并不起作用,似乎也是一个针对性的。 / X& o6 H9 _/ _9 [

4 h3 k1 K7 E2 b6 o
( f; O+ Z$ h. R' d: T) {$ @) ~2 `
  一致:确保色彩一致,不会出现其他颜色。! k( R+ v! i$ W8 P- W# p
7 s2 l$ a0 b; H
3 P- r! y9 E- g. N4 y' J& _3 Q

" _, B; x8 z% Z, }) U  色彩互补:取原色的补色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 Y& K. o' Y6 }% j
9 v5 M1 K, U1 x

! I* \. a$ G( z0 Z
: i. L. q2 g6 a$ Z+ E6 d! U  色相:取原色以及邻近色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 A7 T( ]# ~. m
' b/ h4 i3 n1 @2 R) j, ?3 W) L

1 Q  `& U+ G8 ?; W" x5 D: R$ {/ ]: d) Z5 D7 f1 \
  阴影:根据笔尖以及间距的设定进行颜色加深混合。
% f! p! I& q$ t- K' A* C7 O2 w4 U. ^/ ]
+ }# M# J* W4 z6 C# z
( r# X* _% T( D4 j  k
  至于后面的虚线控制部分,我们就跳过好了,因为这纯粹是个苦力活。喜欢细腻效果的,设置单虚线,开为0,关为1。
5 {+ z0 ^5 v) B3 ?. [  形状部分也不用多废话,多试试,效果就出来了,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 V5 z. a# N" }  现在转到第三个标签:敏感度。
' a9 L4 m& m, B! n+ s4 E* j2 E8 l  可以看到如图:7 w: `2 u- n( x& D8 T/ E  D

9 U+ r0 a9 u5 H" E5 `6 }( }$ I/ [& h

/ x4 Y5 p$ |7 H  笔触属性包括:
$ c$ P) ]1 e9 n+ Q3 H3 n% i% A2 |  大小:控制笔触范围。% B$ w0 H6 v5 V
  角度:影响先前笔触设置的方向角度。1 Y7 ?; S& d/ u% x1 W
  油墨总量:控制笔触的轻重,效果如图大小
9 \, q9 D! o  Q0 q, s- E) a& n" |  离散:假设笔墨未干,用参数控制墨水离散程度。
$ r) m1 U6 b, l/ g! U- G- ~  色相:显然,控制笔触颜色混合效果就是它了。
1 P* M9 p% C' o& [8 N  亮度:同上意义。
" b5 {7 N, L6 F5 ^4 _; I+ x2 v  饱和度:也同上意义。
0 O. s( _3 n5 n& {1 Y  好,为了达到设置可见的效果,我们先将笔触设置一下。
5 Y- \6 c) O5 `- n0 c
) b+ i& v; u0 \: x" ~
) D% d2 y7 g( j
% T% E5 o( D, V
. ^6 ^; x8 I& H. ^  V  o% e0 Z! e- w/ B9 K

# W* F' z( i7 V6 M/ a& u0 f) ?6 a8 M  @6 t& x

$ [! u* d5 k' r  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下几个数值设置,范围在0-100。" ?! \0 `, n9 r! G3 e& Y8 M
  压力 6 }! l0 G* R  R# W2 S
  速度
5 l2 e! C+ I$ R) ^9 e  R& W  水平 2 ^8 n4 M. n- p% c
  垂直4 {: }* i6 i3 b& W
  随机; j  S( z6 S& v
  具体意义还没有很完整的说法,大概是针对压感绘画装置而言的一种模拟调整。希望大家能发发慈悲补充补充。
" B: a# E; B  \. ^  OK,继续下去,首先看大小属性。以下皆以数值大小为准:
6 a, H- K' W5 f" C  压力越大,那么笔触就越清晰。
! j8 F7 X) W. G  速度越大,边缘就越不明显。& T4 S' @2 {3 ~
  水平和垂直是指绘画的方向性,数值越大越明显。) H8 y! {7 o7 C# S% |# U
  随机即随机,没啥好说的。 / P" p1 ?+ q( F4 I; f  Q9 t$ D3 p
! b1 ~/ I9 f" s" E/ ]7 ?
# }6 f7 M! ~( C9 L* ^5 J* N( u

: j% H& X$ P) h2 K; L( v" ^7 |2 F& i
- S1 u* @! ~) s+ A# M; l/ W- y' B4 X( Z# n: a4 {! s# L" `
* x9 S6 q. W7 m/ a$ M3 n. ^) _2 y
. k! Z+ a% W( P: {6 q

( Z- X& a- X5 B* O! N5 x/ Z0 O( V* F) [8 ?
9 k8 M7 x" N: ?* w% E5 U- U7 a" m5 T
: Q. r4 o) [! y! H8 R
3 Y4 L/ ?6 R7 ^- N- G" h$ @: R: i

' R; s# k9 M% w8 D# ?9 L/ g7 W4 I9 L6 j, s$ F

% H- \; j! u) C, V# L; A6 c1 }# b) R2 k/ |; |
' P9 u' m7 S* _6 j. n$ M; k& G3 b

( L6 `7 e3 C% u" o4 b! G  角度属性:
: n8 R6 G5 c( l7 v$ @4 R  压力控制角度的范围,每10为一个角度。注意!这里的压力和下面的速度呈现相对关系,压力为顺时针角度,速度反之。: `8 ?5 v" [. [/ y3 o3 W
  速度,如上所述。: n0 H# Q  m# R, g  Z/ `
  水平和垂直也是控制角度的一种手段,水平控制其角度,垂直控制范围。
  }/ R5 r7 K1 T& G1 G8 H  这里的随机是根据以上设置的情况,进行随机计算。其本身数值是固定的,不过如果你设置了水平垂直等数值,就会对这个随机数产生影响。从而再影响到角度这个属性。如图: ; k' y5 u, J# {6 G
8 }/ u' ~# l  x( }/ c
' L3 G; {* q/ o( K5 m! E& t
; E8 M  ^  f* u5 Z& A3 y
) w  h  G. M  d& U  r& T

6 t/ L/ x+ }  O" ^4 Q5 m% t/ R, r8 O9 f8 T6 u

) e9 P  Y* P- y+ \" A% E9 Y2 M6 s  k8 L+ T
! m4 P6 G7 t4 n7 O9 G

% e8 z( C. k+ B6 j" ]# d0 q1 w% y$ _1 D, Q; A4 O; c

) }6 P5 M# |+ r: ]; f+ T7 p0 U5 p6 y) G  r! L0 A
( ~* n$ i8 v: Z+ y: `% b/ u
' d2 ?0 r3 `4 H4 K  V) u0 P
2 b; D: p1 T+ I- n% }( T
) C/ T' H, z6 z. M3 k) I

% O8 J  N: v% s* {  随机为70,但水平和垂直做了限制的效果
( s7 ~: \) B4 Q1 k! }3 X2 J% \5 h/ ?5 {* P. l' Q

" L* L4 \( x  ?% z
" c5 Q% e7 l% X) a, Y  水平和垂直无限制的效果
4 j( [' `3 @- _2 C& u) h) g5 X6 ^+ c2 s+ l4 |- O5 e' `
% ~; a# ?/ i# u- T/ K
! Q+ Q& Z# A+ E2 x" Y
  接着是油墨总量这个属性。
+ Q+ m, U' o9 m4 x. d$ ?! G4 l9 l; F, k% {9 K! n
  g( W- D! N' ~6 }% ^: _0 e* T

) G' B2 M% L# _  速度决定出现尾迹的时机。
- b- I& N7 E4 {0 H* c# a% {0 _) Y
# B; O1 t! J8 U& d

$ i4 G% x9 |0 K  水平和垂直彼此互相影响,且受前面两者的影响。利用速度的控制可以直接搞成这种效果:9 T. N* P- E; }3 h' ]5 U
2 f5 L0 j1 f2 d$ M8 l

0 P3 E6 b7 U7 a$ ?: d- s
& d. A' O* F+ [8 G: q  而这里的随机又可以看作和前面的不同,这里可以解释为,其本身是固定数值变化,但根据其上的压力速度水平垂直的设置影响混合,看起来和前面的角度类似,但角度的随机值是单纯可变的,而油墨总量随机值是一个混合生效状态,即没有设置压力等数值这个随机是无作用的。呵呵,不明白看图,试试调整一下,将压力等数值设置为0,随机为100,看线条有没有变化,再换角度属性试试看?
, o/ @+ Q* F# `# \6 ^5 _1 w, M3 N) u, X
% G+ j3 l- m" U
  i* H9 L( Z7 I2 r
  再来就是离散属性。这个好说,就比如你将一枝毛笔蘸满墨水握住笔杆向纸上甩甩看?
9 M- e8 y, e# f$ s( _0 C. B  这里的离散并不完全是这个效果,不过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W0 W- Z3 h6 W6 \$ n
  压力和速度就好似这个动作中的压力和速度。我们将其设置为100看看。) Z0 u3 R# o1 }& e

1 v4 C- z" z1 X0 {& b9 N5 C" h2 `7 }' B% l, H& A% P
1 G0 v4 a+ _9 i8 U7 [2 l8 D
  水平和垂直则是代表离散状态如何终结回归为直线,为了方便,我们将线条设置为5.1 U) y% |6 L( a" b: X

- L) `* U" B( V7 f' O' L2 B3 V% m- u9 {( {

, \: J9 B0 w$ Q  h  可以看到预览框内的效果和实际结合起来了。+ y& d" f/ S- D9 g5 z3 ?% _' }. ]
  而垂直则相反,如果轮廓是直线且有一定距离,就有效果。
2 `: o, ^" }& p6 ?; M  还有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由于对颜色不是很懂,所以我还是不要乱说得好。本次教程就这些了,不免有误,还望大家分析指正为是。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