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杂谈---作者:黄炯青

[复制链接]
查看: 474|回复: 0
gggds 发表于 2009-12-9 0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思考“海报”存在的意义只为商业效应的打手,又或者极端一些,她的生存也只为了“专业设计师”作为“打奖”之用,但总括来说,无论是正是邪,她已经渡过了百岁寒暑,就算人类历史已进入电脑年代,她还未能受任何媒体影响,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就是负离子电视已突破一百时平面空间,大家仍然通宵达旦地忙于生产不同的海报,在世界每一时角落,散发那仍进化的魅力,地位仍高居设计师心中之最高位置。如果要细分海报种类,多达24种以上,直至表达的写真,字体为主的通告,实验性的解构形,这些林林种种不同之表达手法,我们称之为“表现形式”,这一种艺术形态表达的手法(ART FORM)由古至今,仍不断推陈出新,无穷无尽,故欲要细分及一一分析,一本四册之特册,恐怕也不能尽录。故此我们尝试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海报”,从历史、时间去分析海报之进化及“家族”(FAMILY)。 goOt7YI: J- e5 d; `" V. J) h9 m

$ D. {: ^6 R  P
2 t1 q( B6 F8 j' M# t: Q; X: O! f( N$ Y/ u3 h: E* d& @1 x

1 C0 o0 \9 w7 e9 l) l  U% ^6 c$ R# `2 [6 m

2 z! L1 {; I, B, }; K( `# S8 m  y" U& i8 |! t
; b/ N9 o7 q6 l1 A1 _
2 {) F3 `; H5 b- \
*Kl=4D=J8 X^\\\\$4 (一)民族篇 &;&.DI(W49%@VbD*Oa? 海报从远至近,其实大致分为三大家族:S=`(iLs)l&J9kNLdU (1)民族性,(2)实用性,(3)艺术性。这三大家族特性各异,可以自主独立,也可两性并立(甚至有些海报可达三性并立,可见其多元化)。z0Ob0wgj(A{kML.^$ 一般早期海报之出现,以本土文字为主,后来才加入图象作装饰,故此感觉好像是“通告“,正因为后来加入大量修饰用之图案或图像,海报之美感及美术性渐渐增加,当然内容不外乎产品宣传(香烟、药品、戏剧……),社会现象(清洁运动,小心火种……),政治宣传(爱国反敌,党章宣扬)等等,这种与民族感不可分离之主题,故在海报表现方式也遇民族性,当然你不可将英国感觉放充满本土之文化感觉,各处不同地域之海报,也必充满当地之民族感,当然在今天城市群全球化出现之后,这种本土民族风貌之海报就慢慢消失,甚至再难找到半点之本土文化味道,德国公益海报再没有那种日耳曼民族气息,法国只会留下那种浪漫之图像,以前那种植物修饰之图案也愈来难见,大家只可在海报历史之丛书内感悟昔日之民族情怀,全球化愈受大家接受之概念,这种遗迹也愈来愈稀有。 2QUfmiVt
0 |; E+ Z. i) K- h9 W
2 D- ]7 ~/ K9 m* I1 `- c; ?! ~ 4 p) Z9 }6 a6 ?; L# G4 q

' @& E/ X' ]0 q# Z8 P9 l ( k/ l; `& D) h, n. U8 j

" m8 S6 ^  B- j/ ], v% i4 w& @) A
: t, b5 l9 _- L! j  x
# u, I( t, M8 k) A! I5 }- c :-5KT_G/H% (二)实用篇 f+pxq3l&N q0f在欧洲工业革命后期,万物丛生,新科技的产品涌现消费市场,广告概念开始受到人们重视及肯定,海报也就称为当时最重要媒体,电视文化及广播事业还未面世时,街头海报可以说是当时一种极看重之主打宣传。一切都以市场及产品为导向,美术只构成装饰美化之物。直至20世纪60年代,一切海报仍以实用性为主,开门见山,卖车以卖车为主要视觉形象,卖电视机就全家围着电视为重心,比较描象之手法或设计,根本不能给市场接受,故此各美术人仍然乖乖地制造这种实用性为主之海报,唯一不同的就是由以往之绘画表达形式,慢慢走向以摄影手法表现,当然电脑科技之出现,要在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投产,并由专业人士带动普及,当然以上所说的实用性海报,目前仍在流行,深度已不用说,商品之宣传就是一切主角,别无它说,艺术性不重要。在今天商业世界里,这种沉闷之实用性海报仍有生存空间,因为它最能满足要求,不过欲要突围而上则欠奉,这就是实用性海报生存的最大意义,普通的消费者只要商品在第一时间完完本本带出,这是它的责任。 m.5T/Wg
# G) w/ C2 a& ]0 y6 T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