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前,他与瑞士两位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一起,合作设计了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5年后,他在奥林匹克的故乡希腊,举起燃烧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火炬,将它送往以“鸟巢”为最终目的地的全球传递之路。{ 29日,联想火炬手、“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抵达雅典后便接受了晨报*P9[X5tb6 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位低调的设计师表示,希望自己亲手设计的“鸟巢”,能让人们尽情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欢乐时光。+)Hq-jPR;A:FgjuR 意外之喜居然成为火炬手i8=u)=*4Y;Ho)9 李兴钢称,担任火炬手给他带来了重重惊喜。“去年我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感到特别高兴———我本来以为只有运动员才能当火炬手。另外,本来我被通知到三亚参加那里的火炬传递,直到10天前,才知道我的传递地点是在雅典。”dM8\\LmMmSUD6q\\eo^ “三亚是‘祥云’境内传递的第一站,希腊是奥林匹克发祥地。不管是在哪里当火炬手,对于我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明天,我将站在圣火的起点希腊,亲眼目睹圣火被交接给北京奥组委,再经过一路传递,最终于8月8日抵达它的目的地:我们的‘鸟巢’。这一头一尾,对于我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6nAW(lS' a# t9 K( w8 B( H0 a, l* z; L" ]
#$tN6v 失眠两年交稿后住进医院n`C\"f$r`zmf=&w/a@ 2002年,33岁的李兴钢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派驻瑞士,与瑞士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公司联手设计方案,参加国家体育场的竞标,并最终入选。在这5年里,李兴钢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作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他既要跟业主、政府和奥组委等多方协调关系,又要跟几个国家的工程师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协调,同时要为数千张施工图纸一一签字负责;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连续失眠两年、完成最终图纸后住进医院。:fIC_ItS`i2?Zm>h[ 但李兴钢自己说起来,语气却十分平淡,“从2002年到现在,我只是从一个33岁的男人,变成了一个39岁的男人,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工作也依然由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构成。只不过,‘鸟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它代表着国家的重要事件、全世界的盛大聚会。如今它竣工在即,我的压力却没有丝毫减轻。”-:9[p6V\"R] 4月18日,“鸟巢”将首次投入使用,举办2008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李兴钢表示,国家体育场目前已经基本竣工,有能力顺利完成这次“首秀”。“举办大型赛事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全部到位,现在还未完工的只有那些为开闭幕式配合的环节。”%xLt.b9/pf*UgTm\\JZubkFU 为了北京奥运这一动人的时刻,很多人像年轻的建筑设计师李兴钢一样,衔“枝”筑“巢”,付出了心血与智慧。8月8日,在灯火璀璨、动人心魄的国家体育场,他们将为国家、为人民交出自己的答卷。[ 此贴被鲁迅在2008-07-01 17:19重新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