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市场不会崩溃的五种理论

[复制链接]
查看: 427|回复: 0
gggds 发表于 2009-12-9 0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在2006年国际艺术市场最火爆的时候,《纽约时报》撰稿人,后来的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总监Marc Spiegler在2006年3月16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谈到了值得质疑的、国际上流行的关于艺术市场不会崩溃的五种理论。'qA`vj8NoayW\\1   在2006年艺术市场当时的火热的艺术市场景象下,上演收藏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当年在军火库的开幕庆典提供了三种待遇:购买了1000美元门票在5点进入艺术博览会,购买了500美元的在半个小时后进入,250美元的是在7点进入。但是即便是在5点钟进入博览会的收藏家,进去之后发现热门艺术商的展位前已经有不少艺术收藏家和艺术顾问围拢在那里,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要不已经卖出,要不就已经被预定(有一些甚至有多个预定)。?yChb9`n:p]4LLN   当时,拍卖会上战后和当代作品也开始成为历史上占主宰地位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真正的对手。很多的天价作品是由罗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安迪·沃霍(Andy Warhol),威廉姆·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创造的。此时年轻人作品也成为艺术市场的重点。2005年10月,克里斯蒂利用伦敦Frieze艺术博览会,全球收藏家聚集到一起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当代艺术事件。德国莱比锡画派的艾泰(Tim Eitel)和怀瑟(Matthias Weischer)的两幅油画,创造了轰动的价格。他们的作品在早几年前莱比锡画派开始大力推广之前,只用4000美元就能买下。甚至这两位艺术家在参加Frieze博览会之前从未上拍过。令人吃惊的是艾泰的作品卖到$212,000,超过高估价的三倍,更让人吃惊的是怀瑟估价为$31,000 到 $38,000,成交价飙升至$370,000,受到这样的飞速上升的价格的激励,收藏家和艺术商开始进入对外国艺术家(波兰和中国的作品是最受欢迎的)及当地艺术院校新人作品的竞争。C9':7b%*rf[fLj   艺术商总是背诵市场的赞歌。“生意很好,在市场全球化的动力推动下。911也只是使销售略有降低而已,艺术品成为奢侈品,被很多新的富人所垂涎,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但是在私下里,想法并不总是那么乐观。5\"Lq^-=?y\"b?pm   艺术市场崩溃的历史已经不再是秘密了,90年代早期SOHO的崩溃:艺术新星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山德罗?基亚(Sandro Chia),恩佐?库奇(Enzo Cucchi)的作品卖不动,大批漂亮的画廊关门大吉,里奥·卡斯蒂里画廊(Leo Castelli),在一年前花$400,000购买的利奇坦斯坦(Lichtenstein)的雕塑作品一年之后的开价仅为$270,000。ik*kMp:Nl/ |3 r$ b' W$ e" h
kQ'pU   艺术界德高望重的人说艺术市场会持续繁荣,不是一个大泡沫。通常,这样的声明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论据基础上的,他们通常持有以下的五种关于艺术市场不会崩溃的理论:yDF^klbGt\\gm   1、不断膨胀的艺术世界,&hVB!}VPD2 {" Y; @; v: O: Y/ @
ukJ   3、 艺术是新的资产类别8N&V7)p_0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很多的文章把艺术看作明智的投资组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迈克尔·莫斯(Michael Moses)和梅建平。曾经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最早对纽约的拍卖市场做了彻底的研究分析。他们研究发现艺术品的回报在标准普尔500以下,但是明显在债券类别之上。但是他们的研究向来被人所批评的部分在于:他们的数据没有把流拍或者隐性成本如保险、运输的费用,更不用说拍卖行要求的繁重的佣金计算在内。大多数的批评源于一些研究者无法控制的事情:不可捉摸的时尚,记者以及艺术世界对落入他们手中的任何数据的发挥,既然这样,使用梅莫指数作为通常情况下艺术是可靠的投资类别的证据是值得怀疑的。莫斯说,“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那对我是一个困扰,因为我对拍卖市场之外的艺术市场情况一无所知,因为他们的价格没有透明度。”nAP+lMn'=\"\">OKW   4、 多样化作为安全阀0Kg*5+@L*^P   一种更似是而非的理论认为艺术市场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这个市场有不断增加的画廊和收藏家,市场上的艺术品也在不断扩展——边缘艺术形式,如录像和摄影作品。根据这个逻辑,新的艺术市场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种类更加多样化的市场。fw&Nx$B1O2V@/G[   因为艺术品的多样化,市场会有一个不断的微调过程:一些流派兴起,另一些流衰落,例如,莱比锡画派(Leipzig School)的画家,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Düsseldorf Akademie)的摄影师如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和埃戈·安瑟(Elger Esser)那里转到自己的身上。这些摄影师的照片在90年代后期是艺术博览会上很常见。现在,已经不太一样了,日本的艺术家已经红得发紫,每个拍卖季总是有20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s)的作品和奈良美智的作品出现,但是,突然之间,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比以前少了。l/N['c4{-'aA;iQUH   某一部分的冷却能否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间歇性地放出多余的水蒸气,不至于使泡沫破裂?没有这么好运,莫斯认为,所有的船都随不断上涨的潮水而上涨,但是海啸会把他们全部击沉。看看股票和基金,它们也非常多样化,可是,当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只有一两个赢家,很多人成为失败者。艺术市场的多样化会使它更有活力,但这并不能保证它不会崩溃。bS9c%'$R6bOz:E]   5、日本\"}|^R 3H4ar2gU0L)   最后,也是最不符合逻辑的说法,那就是“黄热病”的理论,这种理论引用了日本投资者非理性的购买模式,认为上一次的艺术市场泡沫是因为当时日本投资客不理性地在欧美市场收购作品,而这些投资客在日本房地产市场崩溃之后突然消失了。而现在日本的收藏家再也不会那么不理性了。因此,市场是安全的。这种理论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80年代的买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印象派作品上的,而不是SOHO的艺术新秀身上。GmR8DCzB`kp\\seO   但是艺术市场的基本流通形式是一样的:艺术家生产艺术品,画廊和拍卖行出售艺术品,收藏家购买艺术品。在这样一个结构当中,坏的事情会发生在这样的一个交叉点上——非常高的价格,但是却没有新的买家的补充。而且这样的交叉点的残忍之处在于它会一直影响艺术市场从调整到缩减再到崩溃的整个过程。Ke$[Z$G{PV7'0\\t   在市场低迷的第一个迹象出现的时候,纯粹的投机者几乎马上就消失了,同时大量的私人中介商和艺术顾问迅速退场了,一些人变为宝石专家,其他的进入了地产行业。伴随艺术市场崩溃的最大的问题是,投机者能逃多快?因为买卖的精髓就是“降低你的成本”。但是大多数的投机者会发现他们卖不出他们的藏品,不能通过画廊出售,因为画廊也面临现金流转的困境,也不能通过拍卖行出售,因为拍卖行对卖不出去的东西保持警惕。作为一个资产类别,艺术品的流通性仍然是非常低的,而流通性低并不是意味着低价格,而是无价格。Ikc5T3 r% V/ ~4 A  N9 u6 z
zg4?\"L   市场的销售量不断下降,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很快,因为之前艺术世界的发展特征就是快速。(在泡沫时期有很多的收藏家甚至在只看过作品的数码图片之后就决定购买了。)但是,好的艺术家和好的画廊会保留下来,不合适的画廊被清除,不幸的是,有一些好的画廊也同时被清除掉。切尔西昂贵的租金和抵押将很快成为沉重的负担,在90年代早期,很多在第一波倒闭潮中倒闭的是那些最近刚刚扩展为大空间的艺术商。有很多将要依靠画廊的铁杆收藏家。当一个潮流结束,第一个把东西收进储藏室的是美术馆的馆长,但是收藏家将继续购买和展示他们发现的个人感兴趣的艺术家的作品。M+2_KJ\\hF!3I*AR=   在幸存下来的画廊中,不活跃的市场将带来一个急剧变化的重组期,因为画廊对降低艺术家的价格是很忌讳的,如果这样做,会使过去的价格——艺术商声言以艺术史的地位来进行定价,而不是以市场的趋势,看上去是自打嘴巴。艺术市场有处理这样的两难问题的机制:事实上,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艺术家可以不带太多怨恨地转换到另一个代理画廊,借此机会对价格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的市场状况。gR3*O_@GG%`4:_$ad   那么,如果艺术市场的调整、缩减或者崩溃的事情发生,哪一些艺术家将能够最好保留他们的价格?答案只能猜测。但是一些受过教育的投机者是可能存在的。只有那些作品看上去很好,而且在艺术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家,凭借他们在创作技巧或者是创作观念上的创新能够在艺术市场的崩溃中幸免于难。那些投机分子是没有这么聪明的,他们购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也许并不重要。看看80年代的明星们,现在还有谁是我们认为重要的呢?也许只剩戈贝尔(Gober)、 昆斯(Koons)、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了。0tuD-s{xpb8Nzp?   是的,艺术世界就要缩减了,但是不会达到它在90年代早期的规模或者甚至是80年代后期的繁荣。因为如果艺术市场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泡沫,在内部仍然有一个更坚硬的高密度的内核,同样也在扩展,这个内核由终生从事市场的真正的收藏家,拥有雄厚实力的机构组成。但是,很难判断这个核心的规模有多大。%H+&J%<D?rj&#39;0L\"   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市场的冷却通常会产生更好的艺术——因为这个时候艺术家生产的压力和销售的诱惑都比较小,而且,他们只和那些愿意帮助他们度过艰难时期的画廊合作。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