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f" w3 X) O+ ]3 j1 O: k& H

$ W3 Y1 \6 j: x T. ^ 05#4(LK中国,上海,在商场里的大广告前为孩子拍照的父母。 7LcQ_.)V3 `6 g- h; R1 u8 [$ U$ P( m c

1 C9 ^/ _+ T6 `* X. b6 {" @' o5 K* X R!ff7
$ V# M0 N8 P* w `( g-Ra 2009年2月,装扮成猪扒的销售人员在香港的街道上做促销。如果真的“穿什么你就是什么,吃什么你就是什么”的话,我们的街道上会被无数真人大小的LOGO所覆盖。 zkNKqN7 IF?UAjaA5#WmLLI\\'娜奥米·克莱恩作家、社会活动家 87RD*D5n}OWtWE 惯于独处的我,热爱风景,但我从未见过任何广告招牌可为景色添彩。树立广告牌可说是人类最卑鄙的行径了。从麦迪逊大街退休后,我要成立一个秘密集团,让戴着面具的治安维持会成员踩着静音电动脚踏车巡访全球各地,趁月色昏暗时铲除招牌。假如在从事此种善良市民行为时被捕,又有几个法官会判人有罪呢? ]4Lj6|tA\\\"i-zV3C$. ———大卫·奥格威,奥美广告公司创办人(《一位广告人的忏悔录》,1963年) ,R%\\\"R2\\\"M|@ZwUr&T&> 《NO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 MVM_1 +SiOyOjuc 娜奥米·克莱恩著 S\\\\Sa8d0n)RZK,!L#\\\\D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wHu.9##?q8Q 2009年5月版 gUwz9.
$ t1 b) R8 F) W: o3 X8 n' L. Su;);FPw%]q[ 目前为止,我那位专靠产销英伦之雾大衣(LondonFogovercoat)发财的房东,依然坚拒出售我们的建筑物,好让人改建成天花板挑高的大厦。他迟早会后悔的,但目前为止他仍然有几名成衣商房客,这些人的生意小到不可能迁往亚洲或中美洲,而且不知为何,他们也不愿跟随产业趋势,转型成按件计酬的家庭代工。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则充当生活兼工作空间,租给瑜伽教练、纪录片制片人、平面设计师以及作家和艺术家。每当看见披挂链条、穿着高及大腿的皮靴、宛如玛丽莲·曼森第二的小伙子重重踏过大厅以便前往公共厕所(手上还抓住一管牙膏呢)时,那些仍在隔壁办公室卖外套的老古董,表情总变得无比难看。但他们又能如何?这会儿我们全卡在这儿,卡在经济全球化的严酷现实以及历久弥新的摇滚视听美学之间。 q]Q5X6#.#AyvP]f[ “但不重,很轻。” eGBJa_a<6vF{q “夹克!” q|OsR|)T*4C=\\\\hQ<8 “对,很像夹克,但又不是夹克———蛮长的。” \\\"2\\';]zg&\\\"8:l <W|sm 这种混乱其来有自:外套对于赤道居民来说根本是无用之物———无论衣柜中抑或词汇里。然而,加拿大人过冬要买厚衣,已逐渐不再依靠仍在斯帕蒂那大街上奋斗不休的裁缝,而是由在热带气候区工作的年轻亚洲女性提供。1997年,加拿大人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了时值1170万美元的御寒外套,1993年的数字是470万美元。这些事我早就知道了。但我仍然不晓得这群卡厚工人在失业前缝制的长外套到底是哪一种牌子? b`U;XB=KQ%DR^`+5Y( “蛮长的,好。那商标上写了什么字?”我又问了一次。 *q*q^?D5\\\"2$ePr\\', 她们压低声音稍微讨论了一下,答案终于出来了:“英伦之雾。” GXOiAUS;qLLrK 作者简介 8y1vjqVhk<\\'hM?^ 娜奥米·克莱恩(NaomiKlein),197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记者、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反全球化分子、电影制片人,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昔日是迷恋名牌的美少女,今日成为反思品牌文明最深刻、最重要的文化观察者。走访跨国企业在欧美、亚洲、非洲各地的作为,写成《NOLOGO》一书,引起全球广泛回响。 \\\\?9A`Yk=DBtZ|\\\"4f@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称赞她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2007年所著《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中译本即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对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发起最有力的挑战,2009年赢得了首届华威奖,再次赢得巨大的声誉。 M%<)iv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