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星时代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姓名:柯维麟 网名:Tuke 使用软件:3ds Max、Photoshop 难易程度:中 联系方式:keweilintuke@sina.com qq: 5786361675 h' a+ ?4 `3 _* D0 k2 o) K) K: \
4 Q( q3 U, P! s$ v- M+ x $ u+ Y+ H0 S9 x5 W% Q
$ U0 w& e- }& s: Z! D1 |6 k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些制作经验。闲话少说,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分享吧。 做这个生物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因为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概念,觉得挺喜欢!所以就做了,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以下内容介绍制作流程。
$ m+ P; t0 c- H) M% ]# ]9 \ w$ |3 l$ V! o
9 w% K% T: n2 a; }# i一、概念和分析
$ m8 }0 F' J# Q* o; q7 ^" z; M7 n) I/ Q) @. E, P
1 y3 J. {/ q, T3 k( X" t
" k7 Z! }; x/ X" \5 H2 z( W2 R2 Q- e + B2 I# @+ X% e4 e+ P% j) c
" p" O% G0 T/ Y
在做任何作品之前都先要有一个概念来引导,也就是必须清楚你即将要做的是个什么东西,他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下手才有方向。由于只有这么一张图来作为参考,所以在这个侧面以外的样子完全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可能还比有全方位的参考图来得自由。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有正面图、侧面图来引导我们在三维空间内部建立模型,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没有那么多条件去取得你想要的正面、侧面图。(比如要做狮子,难道还要找只狮子来拍照,呵呵)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多研究一下你所制作的生物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建立模型的时候才不必拘泥于公式化的布线,而是做到让生物结构本身决定拓扑线的走向,而不是要以某种拓扑的固有形势来匹配生物结构。图中生物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下身为鸟兽类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膝盖骨巨大,而胸腹以及手部除了后背长了很多突起结构外,其余大致为与人类相近的结构;头部类似鱼类。做了这样的分类以后,我对此生物全貌的理解以及在建模的时候就有所依据了。) X7 e4 v/ @+ R/ \: x0 @
. {5 @: f+ O9 z% G$ a4 O8 ~/ T
( B7 m& @. O, f" A二、建模$ u7 r7 e: T/ P# L' [0 [
个人习惯从box开始,不断挤出来塑造基本型,还有些朋友习惯用面片mesh,quad挤出来边塑形。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选择。box 建模法容易,且有利于在空间中定位,相对来说mesh法在空间定位方面不如它直观,但是mesh法更易于控制布线流向。总体而言,选择哪种方式要看具体情况以及个人喜好而定。由于这个模型的参照图只有一张,所以选择Box法来建模,更易于空间定位。首先是基本形。- g+ c- n! j: a0 J7 F% M! k
/ ^$ ?6 \/ F9 C. ^& E$ d
; \9 A3 ^6 g, @# b: w
0 f, Z3 Y- f7 l0 g+ H/ U
8 l% h6 |, w1 k! w8 l% k0 Z' d
做基本形的时候多花些时间来调整,因为接下来所有的结构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基础不好,接下来做的所有的都白搭 。 建好基本形之后便可以开始细分的操作了,基本上用了两种方式来细分。一种就是用切割边的方法(cut edge),还有一种就是旋转对角边的方法(spin edge),来改变先前的拓扑线的流向。
, L) m8 b1 s' ~$ J5 E5 X( r6 s+ M8 b

8 E( o+ i0 k! s+ D ; P; M8 u: L+ A) s, }1 c
& |" s2 x6 n; r, [0 o5 l
- @7 |7 ~2 i. Z, Z& m. S5 X
& r5 g% y5 W: ?8 M9 e- T
3 \7 b3 J: [. U/ Z8 p& {
; R6 b/ a# g2 C4 j7 Q( F- N6 T+ {. W- k# i* O- G0 X/ @

6 M$ S: w2 \, }! i* c
8 m4 D% D4 X* e4 `7 ?0 F$ ?: B) `* }
/ j) c1 ?4 z, s% n* m
逐步细分。细分的原则是,先大结构(主要结构),后小结构,小结构基于大结构之上的堆栈思想。) u% a; Q2 b( }, Z" S& c
1 o) |: e& B% J. @4 T) m' L
, | _9 O0 ]$ ~( p3 @& l! S4 M) q, D, L3 J* | H! e
3 N# y3 t4 G% p6 ~" D m( n; @$ s. m
2 C1 S! X" }) X1 D$ ] C0 b$ h/ [
$ Y z: B* l' s f$ O% V F
$ x* u7 @6 }4 ]
6 W' ]2 J9 T" v |1 y3 c4 A3 a6 @+ s/ m) h8 c& r6 u* u: |) @4 W
最后把模型导入Zbrush ,用move ,rotate 摆造型,之后导回Max,加一个涡轮平滑。
# g. i S @8 w9 M
0 b9 _& h) J- h ) j9 c* ?; ?8 N
1 ?4 L* _+ M6 Q7 T- p0 r
9 U# Z$ r' u; M# W0 ~/ T: u. P' @: r. _& u- ]4 i7 M6 J
0 A% D) F: k+ ^2 d( [
5 }# x6 h, _0 B- N T: C
* Y1 `( D+ ?( P* |: p
& M; h4 J/ X% m; t E 由于个人时间关系,暂时并没有对模型进行细节雕刻使之与概念图细节相合,也没有解开UV, 但是为了日后做贴图材质的时候能够有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最好是对模型贴图后的样子进行一下预先的规划,所以接下来的贴图概念部分将转入2D处理。在进入photoshop之前,先渲染出dirt、GI,reflection、高光以及一个sss材质的图像通道。(以便在ps中合成)灯光使用了HDRI以及一个平面光源和泛光灯。) W6 P& ?7 k" \+ U e8 n
% X/ t& M. T4 R2 [$ n* _

3 ~4 D7 j3 W4 U1 w( _2 o$ }7 [; T: j- B* f( j: }: {
# X9 f( Z* {( k! d
, T) k# d8 s' u* a( `( L+ X三、PS 后期处理
7 B9 b6 @! D3 O9 G) K% [# E: T0 R$ f, f6 w
2 j- _9 |1 V' g3 V' |
0 Y8 r6 {3 i8 q) p' e. H/ o( g
+ ]$ ?+ w# N* B. c( H3 Y! g2 @
- d, q+ E; O: ~7 e# X8 R
2 n! f& j5 S# f# F1 N) D1 V L6 |7 m: n$ e. \
# @/ c0 y# y5 c0 {* p+ A5 g
, l4 P: |& g; {8 ^/ V
0 L6 I/ h. A* |- u % y d% T+ G# ]' j! W# G
# @7 Z5 C+ Y) @4 m) a 棒棒糖直接在PS中上色,注意透视关系以及色温变化上的处理。 接下来,在Max中防治一个新灯光,来模拟棒棒糖所发出的光,建立一个泛光灯,放置于棒棒糖位置,使用渐变贴图做投影。
' C q# I' a2 @# T# z4 S+ P, H! ?' ?$ s
* K3 n, f, k* l; v" T
! a3 `7 Z$ P3 z5 v8 w
" ?, h$ @4 v4 k7 }6 S4 Q( N# |' N/ _5 \% `' a# u6 C; D( L. I
; ^0 h# h( `+ q' _' B1 W
U! A/ m2 z- J' U5 h( r3 R0 m0 r
, \8 l$ s6 h/ x$ ~
8 L/ r) E6 \5 {' K4 A, n
& ] k- B' _) I( [ 渐变颜色分别为糖的三种颜色,渐变类型为径向。设置好灯光之后,再渲染出一个灯光图像通道,再在PS中使用图层模式:颜色减淡,降低透明度,再来个高斯模糊。
8 a3 m* x, Z0 g. W# n7 M5 N! A# _" ]) {9 L

2 T; Z4 K2 R* Y5 c & a v3 C8 `' t) e1 o0 D, }" y
, f8 F' w. E) {7 ]$ Z9 O
; }2 D a( \ G6 a
# X) v0 |7 N V. f这个步骤之后,继续使用笔刷,选用红色,变亮模式,透明度低于50%,在光线照射到的部位边缘进行处理,使光在皮肤表面的传递软化,即模拟一种sss效果。0 ?% J; ] F& y" ]) N. O
' ?8 `; o1 V: f' R2 I( z
' P, b! O7 T0 k0 x; l! p( h
" ~% Z0 }9 l8 m2 I( A3 Q% y) p8 ~
0 m% K5 R9 Q) d' d& \" {( m

& O5 z- @0 s9 `* p8 X7 e3 I
* x3 P# K; F- X' F+ E 最后一步便是画上脚底的液体。(在3D软件中要模拟黏液可以使用动力学模拟中的softbody, 也可以直接在zbrush中雕刻塑造出粘液外型,至于其他方法比如realflow等流体模拟软件,理论上也是可以的。)画些蓝色线条模拟血管在皮下的分布(画在新图层上,图层模式为叠加,降低透明度),最后在对整体的颜色和细节进行调整便可以了,如此这般在日后正式画帖图以及赋予材质的时候就心中有数了。
+ |/ u* I; S4 T X2 K, s) }) n2 W四、小结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对模型上色的处理过程,为您对静态图片作品的创作增加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对于建模,个人认为实践就是硬道理,从最基本的人体模型开始不断练习才能找到感觉。最后,希望上述内容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海涵!
" G( A$ a2 A: o+ E, X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火星时代同意其观点或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