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部分 5 t0 c8 I) V: F, E# R
 - {( X# z% z2 R: C# V这集说一个重要的东西“法线”。因为我在这上面吃了不少苦头,所以要急着说说,避免初学朋友重走我的弯路。“法线”是什么呢?大家也许都知道,不过还得说说。初中讲几何光学时,光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而中间这条线就是“法线”;还有是在学习“圆”的时候,过切点并且跟切线垂直的线就叫“法线”。在高中阶段学习直线的的几种形式中,有一种就叫“法线式”,而“法线式”和“一般式”一样是可以适合一切直线的。这些都是平面上的法线,跟 CAD中的法线说法上不同。
 ! @' T' M# z" i7 ?* o+ S1 G& w2 S: m
 CAD中的法线是通常是针对三维来说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垂直于“面”的矢量,在CAD中通常不考虑这个矢量的大小,而重点是这个矢量的方向。虽然有人提到CAD中的“右手定则”,我觉得这样仍然让初学朋友不太清楚,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不容易迅速地运用在实践中。
 - p2 d( ?/ e2 j$ z$ b; C9 B" ^. Q9 z" A3 \
 所以我在另一帖中,根据自己的的认识,借用了电学上的“右手螺旋定则”这个说法。这个“右手螺旋定则”是什么意思呢?如下图所示,就是说如果拇指的指向是法线的正方向,则“角度”的正方向就是四指弯曲的方向。
 ) e( D2 p# p0 m& `4 n
 4 R) f* j( {! t这个定则细说一下,有:& F( F! h1 _5 C. b: b
 
 - u- ^% V+ d6 l$ z0 Z1、如果知道当前的旋转的正负(CAD默认和数学上是一样的,逆时什为正,顺时什为负),就确定的法线的方向。
 : E1 \6 [; M$ ^6 N) C2 z6 X0 Y, A- e! X3 Y
 2、如果知道了法线的方向,可以确定旋转是往哪边进行的,就是方向问题。
 % r  I) O; V$ B5 X* A+ x
 " f# E6 o" X0 q& |4 R3、用两点来指定法线方向时,第一点为掌根,第二点为拇指(切记!!)1 ^6 o$ j- a1 ~3 W+ H
 6 f5 T" Z7 P" C
 初学朋友切不可认为就这么简单结论,有多少值得大吹大擂的?要知道,这里面学问就多了,以后遇到旋转角度之类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空说无益,结合几个实例,就清清楚楚了。
 * {1 W5 {8 ?1 c# ~& M
 6 a7 m7 _+ i0 {% e! G# D/ \2 m在实体时旋转,你能完全控制实体的旋转方向吗?这个问题不容易看出来哦,因为我们旋转时,通常是一整周(360度),不管正转还是反转,结果都是一个回转体,看不出旋转方向。但是旋转如30度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考虑了。举例说明之。5 h% |9 [' c! a
 
 % J# [$ m3 d7 A# W
 $ M: i8 s- s7 _9 y7 b2 ?/ t2 z& D+ g
  : ~9 r& c- J% u7 t) H 
 " P. k& L8 h$ Z, u  l/ [& M: x+ \8 Y! a( M
 
 & u5 u' t1 P$ [! a& E" C5 R* ]- e
  & v, w  W. [$ V: r' i5 S2 a5 b' F7 { 
 * u& o" G' S; Z' l: |" D. N8 h' b
 8 Z! V5 H6 Z* o5 x3 P
 * W4 y6 t5 L; H+ j
  # I2 l$ l) Q# ~7 ^- n & j7 I. z! {& K# u
 1 q( a( B4 d9 E5 _1 F9 ^# N
 1 c2 Z$ W% n$ A- ?( `7 i3 X
 
  : {- j& c: E1 E% f' N/ ` 4 T( g1 c2 s$ M$ x' X
 
 1 a' N% W1 {* ?- D( j1 \& w4 j. W9 m# Z* U2 i
 
  ! g% {- h5 J4 i% C2 ^: L, {% g' L9 V: W& G# x, w( C3 Z' y
 
 ( G2 N( ]6 O) U; ]3 G2 b# @* r7 b9 N; X0 }. W& A
 
  # K/ B- c: ~+ Y8 E& e- D0 u
 7 h9 B8 `; o6 `: a- H0 D0 u. U* L' e5 [' ~0 r- ~# m6 _4 y
 
 5 n0 M- n) _8 c* X# J
 & j/ M7 D& {5 q7 {1 k* ?$ L' G$ B. s& n6 G
 1 _  U" j, L& G
 
 0 f3 W& O7 c* x& h$ x- [" t; ?, V2 {; q2 V: ~8 h1 z* F) B
 
 # j" P$ h/ R, v3 ~+ p8 i: v( \7 r  ]! T" D
 1 \, m" z. s# m0 J% L
 % F9 z" E3 `! j2 q% `
 ( K: p/ e5 a( p3 O5 j
 
 , ~4 D+ o) f& [  m& m. g9 V" ]+ r
 $ E1 S) {  b# @0 W8 V* O
 1 `7 F1 I) L1 `/ l
 
 ( O( G% C; a3 O5 V0 `4 \* T, @在第1、2集中,我就说过这种问题,一定对旋转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 ?+ e# G( Q5 o/ E  F# u* a" `! B% R2 A# O: H
 实体编辑中“旋转面”,和“实体旋转”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结果的本质却不同,做出的不是回转体。“旋转面”和实体旋转是一样的,当指定一个面后,系统提示指定旋转轴的第一点,这时脑子一定要清晰,这一点就是对应“右手螺旋定则”中的“掌根”;系统提示指定旋转轴的第2点,这一点就是对应“右手螺旋定则”中的“拇指”。比划一下右手,此时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角度的正方向,这时就可以输入角度了(CAD中旋转面为正负90度之间)。
 - ~# }. K0 j1 O$ m, [: j2 T8 Q8 D+ R$ [
 用右手螺旋定则旋转面是相当有用的,因为很多时候,实体较多,面较多时,需要用“三维动态观察器”来查看实体,视点的变化,不容易把握住旋转面的旋转方向,这时比划一下右手,就心中有数了。[这些可是秘密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我也是这样做的哦!不管视点如何变化,这个规律是不变的,比划一下右手,轻松搞定。]3 X' k% V+ S' y; _6 y: Y. |
 
 6 a3 I" n) F8 T: W' o* \
 5 |$ R. a" y" ~' h4 {5 s1 J. \0 _
  ) Q( n) q" ?. b. H: m , P& p0 A9 F7 e: Z* z
 / ~3 M+ m% h  D  ]+ Z. z
 
 ( b' p; u. f% ]( X
  & [& ^* Z& F$ q+ k8 c+ ]" j; |" _  Z; L5 T$ v
 6 I/ w: E6 ^: N- V( h
 $ E% @8 y5 z! i/ e- v% k4 i  S
 
  + h/ i1 N6 i5 `1 ] 
 5 B( B, e, C1 q5 k- r8 q' X7 M% h; J
 
 , k) o6 D! E5 r1 g
  . h8 O% H- {7 {; F' o; d6 |8 y2 l 
 ) r8 C* E; ~, @
 6 Z' ]# H( g! ~% d! T, O! A6 V
 8 c$ k8 b6 g  }4 z
  % b0 a/ F# @7 [! |- l* ^
 # E7 \5 M7 N+ i$ A- y. U
 1 ^  D" `- x3 S& F0 I* p$ ^& y7 W* F在旋转时,系统提示用两个点来确定旋转轴,再强调一下,指定旋转轴上两个点的先后秩序,第一点为“掌根”,第二点为“拇指”。如果自己指定相反了,也非常好办,想想这个定则,输入相反的角度(如果是 30度,就输入-30度)就解决了。  a4 `- t" h. c  r6 B
 
 # j/ P% t( ]9 G" u1 b, w3 `  K据我观察,右手螺旋定则在CAD中是普遍存在的规律,不光用于旋转,在其它地方也是这样的。说句自以为是的话,我当初对于旋转的方向是经常是猜测中进行,在平面上好猜,空间视点一乱则一脸茫然,自从总结出这个规律后,就发现CAD不再那样“桀骜难训”。/ Q" B2 Y8 \% A1 K+ H6 h2 R
 
 % o  v" a. |) G0 f& }( N再次希望初学朋友记住这个规律,避免了一个弯路。5 v  ]+ |0 k" A6 l$ ?1 J) w% t& x  a
 
 % u  @3 o, m* }" X; F# h5 i6 l( _% b6 O4 ~7 N
 
 # Q) V: ~/ g3 k. v8 p1 G
 $ y6 H$ K% A$ a9 x& k% x) |& \! ^. I! n$ E$ k$ K- ?) q4 h- F
 
 0 D( ]4 _" Z+ Q. M! C4 h* n2 [/ y' l
 
 8 u" D. E4 j2 g& U* L4 w7 J1 z0 c& L
 6 j2 M1 }/ C, R* k, |  E; \% a
 ! E* r& y# A9 ~) _1 C7 E
 ) g* y: q' {5 E" E
 
 : l( g2 ?! v4 A% i3 `5 e0 U. I' w6 Q; N* Z* t+ Y% \, V
 
 7 q% {  A7 R8 s, {4 d2 I7 b 3 F( h0 N. |9 A. X7 t$ {
 9 ]- r7 o( c! u6 d9 b" O4 T
 第二部分
 5 k) c7 o: J* R' C. h- Z; D7 g6 ]& x
 “法线”的用途不光是在旋转时的这一种用途。在渲染时,渲染选项中就有“法线为负”的这项,它有什么意义呢,我随便画一图来说明一下,请比较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后面的两种情况,注意贴图后结果的不同。
 6 W  y0 P  ?" M& x( q! h3 f8 e% H+ Q! Z, q) O, O
 ( e3 S: @2 D$ f/ V9 O. ]
 
  * T/ @! F. r/ s1 p* T 
 , J# V7 k  {+ j" a  I6 D8 }. p* G4 i# I" p
 
 ) k9 G; B; S1 L
  ! }% j4 K; K' w, M- D, _6 N$ Y4 D: U% f( i" O& V
 
 , n& R; k" |1 b4 H. V
 # e: ^; s: x  T" y/ q, e' V
  2 b0 R. k& C1 ^: ^, [+ i% J* W) ~
 $ G' ^/ O2 r/ G7 o; x/ `6 Y7 o3 P, A# r8 Y
 4 V7 a/ }: o* i. U
 
  % \# l9 d  q' p0 e
 3 [. H* }0 K- G/ [9 v/ c, q; C2 Q7 J( u9 Z
 & R8 ~1 X3 v# B6 x. u  ~8 ]) Q  ~: v
 
  8 ]$ H+ [% M" F3 U 
 4 B! a# L5 b( ?1 f5 F5 V6 W9 ?7 s( P0 A: I) A0 t
 
 " X+ D% C8 m" }% g
  * u. v$ u" T4 c! x7 y8 X/ [4 R/ h) k
 / F( o5 ^7 h& ?8 {, K1 r
 $ I3 t, F$ w3 S3 T/ _* Z0 n
 8 I  {. ]5 m6 \4 @" s$ Y
 & F/ k+ O3 z% h9 z
 0 `  q! k7 V3 \9 f; W6 v. @: ?* b
 2 I' U1 i9 c! g) `* Y1 J
 # S3 z6 y& b' U7 l- Q/ X, }4 J( Z
 ( k! E; o" z  t4 v! ]2 ~* _8 B7 Z
 ) W1 e: P9 N4 H8 j
 
 & `% z& q( V' ^* Y7 Z- b
 n' d3 z' `# U( {
 4 W+ S0 L, m8 K' R! U! u
 i9 I3 \6 ?7 C* j  [7 y, O4 P; O% |
 ) M' z. a% k1 z9 L4 M
 : C/ s1 B. G" g7 Z6 ]7 r% Q
 
 * O2 N1 ^- _) @1 i. O2 Z  w第三部分
 1 D% O2 ~% g! c8 Q- Z& Y# J
 ! p' ^8 `+ q9 y“法线”在CAD三维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是我观察基本上没人单独详细地讲解它,结果造成相当多的混淆!$ i- c9 P& G( W0 L/ z
 
 / ^5 I& G. D4 M  v2 A比如“剖切”命令中,有个“Z轴”的选择项,这是如何运用的呢?我最初毫不迟疑地认为,这是根据当前坐标轴(包括UCS)中Z轴的指向来确定剖切面的,因为“剖切”命令中“ZX平面”等几个都是类似的用法,我的理解是“Z轴”是指,剖切面通过当前坐标轴上的“Z轴”,系统要求指定的点就是说不在“Z轴”上的一点,因为坐标轴相当于直线,现在直线和不在直线上的一点都确定了,毫无疑问,剖切面就确定了。没有用过“剖切”命令中“Z轴”的朋友,你认为这样分析有无道理?而实际上,我这却是大错特错,我不清楚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反正结果和自己预料的不一样,我不断地试验,不断地观察UCS坐标轴中Z轴对结果的
 + m( [' v' z2 G- Y! `" h4 b! L. R) n- l
 说出来真想哭一场,终于有一天,恍然大悟,“剖切”命令中“Z轴”与坐标轴中“Z轴”没有关系,而是指剖切面上的法线!(欲哭无泪!),我一直被“Z轴”这两个字迷惑了!
 ' U9 d0 O; P( a" Z$ o; Q
 8 ^" E0 r1 w3 r+ x" S; u如何运用,“剖切”命令中“Z轴”来剖切实体呢?请看下图。
 ) C8 v; a: @6 g) f0 y1 E
 0 Q3 d7 F$ J! N0 b  }% ]* }' @5 p$ X
 
  3 |% H# T9 }& q5 x+ S8 M ( c: b/ d! D/ X( ~4 W
 ( X/ {$ H3 z+ y. k7 i# ]% y
 
 ?8 S) G% i  F' l
  $ I4 X4 C- ]* k0 y" ~
 , X4 ]* q, V1 L' y" [# Q% ^  P% ^+ Z. z
 + D' `/ b: J! n8 q- B" V7 v0 \
 
  ! k  f4 |; ?  Z4 ^) {% J, y 
 0 n" z% X; F/ Z" t; Q  y, L! r" h3 r7 p
 
 0 k$ Q( v$ [9 T; n
  9 R. V) L- A$ P# P5 |- V% H $ Y9 v9 Y8 U  }
 
 - v& Q/ Y: f) f' V6 ]' p9 |* [1 \CAD中这个迷惑的“Z轴”(真实姓名叫“法线”这家伙),不光在剖切命令出现过哦,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找来。“剖切”命令中“Z轴”的用法简单地说,系统提示第一点时,是指的是剖切面上的一点,而第二点就是与剖切面垂直且不在剖切面上的一点,这两点就确定了法线,剖切面就是与法线垂直的面,所以这样就知道了剖切面所在。而与当前坐标轴“Z轴”的指示没有关系!!! j. ]/ E% ~+ T' X) x1 M# l. N  c
 ) F' N3 F# }; p: Y" ]4 E" S
 这集就到此,希望初学朋友不再为旋转时,明明感觉往东转,结果往西转,估计这下往东转,结果又猜对了!想信这下就完全心中有数了吧,仔细一想这个规律又是这样浅显易懂,学CAD就是这样,经过一番“痛彻心扉”的苦想后,一旦豁然开朗,却发现折磨自己的东西原来也不怎样嘛,自己想到的东西也不咋样嘛。4 |( A8 D3 M+ l4 H. q, e/ Z  ?
 
 # i; A5 D7 e* z" q% V; Z
 / y5 e1 K: u. @* B# K1 P" A, ^3 |! F" A
 
 . w& e. ^! E# p0 @# j0 B+ G
 # ~5 J! `$ Q0 |; a% F: \
 + ^# U6 M, E: R
 , u6 Z" c- W: t6 x
 # {) M7 n( z% o$ ^! F9 r0 o/ [% g4 X7 q3 M8 t
 
 % X* k) f+ }- E7 d
 / o8 \/ K7 D/ I4 d
 : x9 O% [, U& t# b" ^- |: Q$ |# t" F6 l7 b) H! A% ?6 v
 % X7 t+ M* k+ G2 m$ B, m1 W+ [* \7 k# t
 
 2 v7 N, o) |+ y* C6 X6 Q/ u( |1 c
 3 _5 U# p6 K5 m6 K' E# @
 最后,回答前几集中一些朋友回帖的问题。
 - Z4 q) {% o  J
 ) Q- `7 D1 L5 E* M) ~1、为什么实体旋转不成功?
 ( x$ j5 ~0 s- H( P/ ~
 : y4 l. W0 X2 a' X2 Y) {# O+ m答:作为旋转的对象可以是面域,也可以是多段线。这就是说,不是简单画出线就可以了,要么把它做成面域,要么用二维多段线来画成,这里说的多段线是二维多段线,必须是闭合的多段线,所以在用多段线画图时,最后一步输入“C”来结束,确保完全闭合!还有就是如“矩形”和“正多边形”的实质也就是闭合的多段线,所以它们是可以直接旋转或者拉伸成实体。1 E( n; @! b9 u% B% I, @7 W
 
 p4 q; ^/ M$ |4 h& s就是说,闭合的多段线是可以直接旋转或者拉伸成实体的,当然有些情况也不成功(比如多段线自己发生了交叉,这是成不了实体的,这类情况基本上没遇到过,因为多段线是自己画的,自己不可以画一个无法成功的东西出来而要它成功。): B5 w& Z- |; z1 D
 * U- {# A' p  e$ n
 当然把闭合的多段线再转成面域也是可以的(用BO命令或面域命令),一般无此必要。不过用多段线来沿面域的边界描线则有运用,这个估计是软件自己的原因,我曾多次遇到做比较复杂的面域时(轮廓相当复杂),系统出错,难道是这样的轮廓不可能做成实体吗?我索性用多段线描边,最后封闭,然后拉伸或者旋转,就轻松成功了。所以我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如果感觉面域做不好时,就用多段线描边,就这样简单。& U- Y1 \7 ]7 ]5 c9 I5 @
 
 - z' a1 J" ?1 t( s5 U; V/ h, v和曲面上的旋转不一样,实体旋转的对象必须在旋转轴的一侧(!),不能超过旋转轴。
 . r. h7 {& ?  h' B1 J
 * a$ K8 D! o; L% X& i7 Q6 o4 p不管用面域还是用多段线来旋转与拉伸,它们必须是平面的图形,相当多的时候,空间相交的直线从一个视图是封闭的,这样连面域都做不出来,显然这是不能旋转与拉伸的。
 ; l+ F5 J( c" ?  {% z' W6 Y  j: R' @7 t$ _7 y
 2、三维五角星的做法。
 9 q0 s5 x5 l) v, y# A4 H9 F5 v
 . C' N0 @! H+ v# d这个虽然说过了,应该能看明白。第一步是画出平面上的五角星,这里方法是比较多的,一种方法是画个正5边形,然后连接用直线隔一个连接顶点,平面上的五角星就画出来了,然后就用上面这个方法吧,再用多段线描边。+ ?% W0 e5 q: k% {! t: P' n
 
 : Q5 U9 P- ~" f8 G# c* x* w; j到拉伸成实体,就是确定拉伸的高度,这个自己指定。但是怎样才能拉伸后汇集成一点,而出现尖顶呢?这一步才算有点“技术含量”,就是用捕捉的方式来倾斜角,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动用了“偏移命令”,拉伸实体借助平面上的“偏移”命令,未见别人用过,我可是想了许久的哦,灵感的来源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勾股定理”了,通过两直线边就确定了“仰角”(即正切值)。: {$ m5 {- }& _/ ~3 v4 s7 j
 
 : T3 U# R( `) |% G相信这位朋友应该清楚怎样做的了吧,只要做几个例子就会完全明白了。
 # t& D& |, g8 ], {; B5 l5 r  O' k! @: @8 U! r# Y' X
 3、渲染时怎么一动鼠标渲染效果就没有了?
 " Z* Z# t% R$ w/ h, l
 l% ?- _# Y( x6 O8 T, j4 p! m这个问题陆续说过,因为渲染极其消耗资源,即使一个简单和结果,可能要渲染一两分钟,如果第一步都渲染的话,电脑真的要休克了。还有一点是,我们渲染的目的是为了最后得到效果图,渲染就是为出图用的,所以渲染时要保存为图片。常规方法用:(1)渲染成图片文件;(2)在工具栏中保存为图片;(3)渲染到渲染窗口中支保存:(4)抓图。所以渲染一动鼠标就消失了,这是正常而且相当必要的。如果要渲染,就要重新点渲染。
 ' T, K3 d- j' z( [' U$ N8 L5 h# |
 4、用CAD画三维实体 有多大的意义?; y1 G2 q5 r! `+ J" ?
 
 8 m, V; z# _+ c5 P用CAD画三维实体,因为软件的原因,有相当的东西是做不出来的,比如说拿一个“土豆”来,谁能照着完全画出来,可谓高手了。CAD画三维实体,通常适合于一些规则的图形,简单地说,能机床能加工出来的东西,都是可以画的。
 ' j0 D2 P" [/ y0 e- W* U- T
 # b: d! H* T8 ^7 `0 a4 S虽然CAD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用CAD来学习三维,我认为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这样可以培养三维思维能力,只有思维能力提高了才是最重要的,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过分地依赖优良的工具而且是缺少思维,这终究是难也立足的。总体上说,学画三维最好的学习工具就是CAD,而CAD三维实体的核心就是运用“实体旋转”和“实体拉伸”工具加上布尔运算。
 - W" t8 i# [/ G
 + f* ]& _6 Z4 c- T. j# ?5 T当实体做出来后,后期是“渲染”,渲染的结果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相当多的人是看到渲染的结果而萌发了学三维也纳实体的想法。在后面几集中,我侧重是说说自己对渲染的粗略认识。在渲染中常有“实体容易,渲染难”的感觉,因为要想调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个相当耗时的过程。
 : a! T4 I4 Y5 E/ c. f; a5 U, N9 T% p
 9 _  h1 m# T" h" A拙帖上传以来,谢谢大家的支持。最初写这个系列纯粹偶然,我是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随心所欲,所以有些朋友感觉比较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