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会、商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经济研讨会等会议逐年增加,多种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展览展销会和经济博览会也纷纷出现,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构成了初具规模的会展经济。会展行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多个方面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会展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体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则,这是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的致命障碍。本文分析了目前会展市场的基本现状,并根据笔者实践经验所得体会,提出了改变观念,进一步培育和完善会展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
会展业 经济 政府调控 资源配置
一、会展业的内涵、作用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隶属于服务业,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包括大型国际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经济研讨会等,吸引大量商务客和游客,促进产品市场的开拓、技术和信息交流、对外贸易和旅游观光,并以此带动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被称为“无烟工业”。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于19世纪末在德国的莱比锡举办。会展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形式、内容、功能和举办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展已表现为一种经济形式,成为各国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会展业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其利润大约是20%至25%。而且,会展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中介,但同时它又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具有自身的个性,企业通过参加会展进行新技术、产品推广,可起到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同时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具有其他服务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事实上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会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会展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每一次会议或展览的举办将吸引大量的商务客和游客,即必然会带动交通、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会展业的继续发展,将使展览、会议场馆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快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10,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10。不过这个数据还是要根据各国的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目前的水平大约在1:6左右。
〔四〕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由于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沛、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会展业的发展将带动交通、旅游、餐饮、基础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会展业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亮点。然而,在快速发展中,我国会展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体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则,这是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的致命障碍。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会展市场秩序混乱,鱼龙混杂,会展过多过滥。
一些城市日日有展,甚至“一日多展”。许多展览和会议既无特色,又无实质内容,缺乏良好的组织与服务,且收费混乱,低水平恶性竞争,使参展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对一些会展主办者来说,展会无论大小都有钱可赚。经济利益驱使大家都想争分一杯羹。
二是展览场所功能单一,服务有欠周到。
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不具有竞争力,更不具有接办国际名展的能力。多数展馆只能承办一些低档次的展览,缺乏统一布局,有的甚至一味地为了获得短期利益,使展览活动过多过滥,导致参展物品数量少、档次低,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展质量,不但影响了展馆本身的信誉,更损害了城市声誉和企业效益。
三是会展主办主体复杂,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展览业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目前,会议展览的主办主体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有各种群团组织,有咨询公司和展览公司,有各种媒体,也有各类企业。主办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条件限制,造成了一些会议和展览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各种展会一哄而上的局面。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我国会展经济发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会展经济的发展还缺乏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和一些具有法律效力法规、制度建设。特别是,颁布了相关管理规定,却依旧有重复办展的情况出现。而且,会展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缺少行业约束机制。另外,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展览业信息不完整的现状,展览理论研究缺乏的状况也使得展览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展览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展览业缺乏竞争力。
三、规范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会展经济的“游戏规则”。重点是尽快制定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展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和认证,逐步从审批制过渡到标准制和登记制,使会展业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建立并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成立全国会展业的协会组织。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政府行政机关主要通过制定规则来调控市场,而市场的自律则主要依靠行业协会组织来进行。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展览业为理顺关系、协调展览活动,大都组织了展览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实现整顿秩序、提高展览业水平的目的。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行业管理经验,尽早成立全国性的展览行业管理组织,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理顺与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取消价格多轨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在操作上力争尽快实现规范化,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
〔三〕走会展产业化的路子。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组展单位是吃“政策饭”,靠政府部门批任务,靠财政补贴过日子。这种体制必须改变。展览公司必须依法登记并且必须走上市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展览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展览集团,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有经济应逐步退出该行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企业竞争格局。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摒弃地方或部门利益,鼓励展览公司之间的兼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展览集团,鼓励这些集团公司占领并进军国际市场,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参与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
〔四〕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中心。国外知名的会展中心和会展名城,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并已为国际所承认。而我国目前除香港之外,在内地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会展经济已初具规模,但离建成国际会展中心还有较大差距。除培育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之外,还应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的会展市场,利用这一朝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五〕积极引进外资,提高会展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中国展览业将不可避免。在看到外资抢占我国会展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应看到外资的引入能够提供必要的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所需的资金,能够带来会展业经营和运作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因此,我们应在为我所用的原则下积极地引进外资,尽快实现会展业的规范化发展。
〔六〕加快人才培养,塑造一支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
综观国际会展业的整体情况,欧美发达国家无疑在国际会展业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在资本、技术、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分不开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展经济的理念已经为大多数国家所重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虽然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在会展业中的市场占有率的绝对数值,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会展这一前瞻性行业,使它们成为国际会展业今后几年继续保持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是当今世界上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中国在国际会展业中地位远不能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笔者坚信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只待人们去开拓,但笔者希望国内会展公司不要一味的照搬照抄国外会展公司的经验,毕竟我国的国情和别国不一样,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更为适合我国国情,更为本土化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新舞台上演绎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