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各大学校都设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给教师和同学都来了不少益处。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环境中,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的屏幕广播、视频点播、屏幕监视、教学演示、学生示范、集体或分组讨论、在线考试等多种功能,围绕教学任务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在多媒体电子教室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这样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就得到了锻炼和熏陶。例如,在讲解“鼠标的使用”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互动设计的电子教室的“教学演示”功能,演示WindowsXP自带的“纸牌”智力小游戏,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得到智力的锻炼,也逐渐提高了鼠标灵活操作的能力。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巧妙揭示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WORD程序中学习“争当编辑小能手”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广播”功能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歌词,随后利用“下发程序”将《爱我中华》歌词的填空题发送到学生电脑上,让同学们把括号里的歌词想办法快速填完整。学生只要用“复制”方法反复快速“粘贴”词语到括号内就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对复制的两种方法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融会贯通知识,有效生成“任务”。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学生初步掌握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操作方法后,老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比如用Word写出“我的好朋友——电脑”,其中需要插入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教师通过“多屏查看”,每次将4至9名学生的作品检查后,比较出哪个学生写得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通过“学生示范”功能将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观看,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此,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然的、灵活的“任务”就会在课堂有效生成。
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时,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这种方法符合多媒体电子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由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总之,多媒体展示教学,为学生带来了探索学习欲望,给老师教学来带便利,激发了大家上课的激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