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构成基础1 F" p0 c+ \ S# ]6 L6 F
Interaction of Colour
7 D9 M: a' c' _0 {2 f2 d' Q目 录1 j3 L5 Q: {1 u+ `7 d8 z4 ]
第1章 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
K6 R; C0 f: P5 @) _% O0 b第1.1节 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 Y% ? h7 S" a1 J" l _
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 n4 k8 B- O! X ]! R9 E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
. B/ L0 Y9 s: ]# v1.1.2.1 光与色 63 b' M" r3 g2 L N
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7
7 M, ]' D0 y9 f' A, Y第1.2节 色的特性与分类 79 e' E: d3 B; m
1.2.1 色的分类 8
_" J1 J3 h* f+ ?1 @2 X1.2.1.1 无彩色系: 8
7 f0 H6 X; m! f8 a& @1.2.1.2 有彩色系: 8/ x8 |/ Y2 g9 x0 K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 8+ s% y8 |) s( ~5 w- t& T
1.2.2.1 色相(Hue) 8
& z% r$ i; d/ k" q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 8# j0 O7 Q& E' @& l2 l2 S
1.2.2.3 明度 (Value) 8
0 M: f* Y; K+ k# Q7 I$ q! D5 ~第1.3节 色的混合 9
/ c# u2 n# c4 X. `) O, j# ?; ]( ~1.3.1 原色理论 96 s, \. a% I$ A# {( l
1.3.2 混色理论 10/ D2 @$ w- n, {/ x/ V
1.3.2.1 加色法混合 100 s( |" R! h1 `3 q/ d/ u* b
1.3.2.2 减色法混合 10
}3 d6 W) `9 G6 v( z/ k8 E* {# _1.3.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 117 Y% `6 X7 ~5 Z2 C* ^, O
第2章 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 12
c' F( i, [* y; ^4 U! G" Q* z6 L第2.1节 色立体 12
7 q3 X! \. }0 r第2.2节 色彩的生理理论 12: K1 L# |/ g U- \" d9 U& u
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 12) I, Z4 T+ M( c0 R& M9 m* I0 Z
2.2.1.1 距离适应 12
) g, {# h/ P; b9 O# _: G* T2.2.1.2 明暗适应 12
+ f, M% g% S/ s7 a- G! e8 Y2.2.1.3 颜色适应 12" B1 x+ ~; a- H. z
2.2.1.4 色的恒常性 13+ A$ X" A- Z+ s
2.2.2 错觉与幻觉 13
. D/ X8 M) K6 W$ f' U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 13
% |6 `" E" o# M; z! M8 F" X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 13
- |0 a1 f5 a5 V" ^) M第3章 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15! o' Z: H- J! w/ U
第3.1节 三原色对比 15
9 A. {. m [$ u- \' d第3.2节 邻近色相对比 15
% Z; B: [! ^4 t7 D( v% y第3.3节 类似色相对比 15
& l6 J1 k5 Q2 ?( i9 M4 ^, A第3.4节 中差色相对比 15
9 H4 C( L' e6 S5 L第3.5节 对比色相对比 16
8 t! s; D$ D ?; s2 f! D第3.6节 互补色相对比 16
* N5 G: c! r6 Y; H4 r第3.7节 作业: 16
7 x: [+ w% }& L$ K第4章 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18* W3 g, H! ?" I- R" Y1 l$ ~! q0 X! C
第4.1节 明度 180 W- W3 {0 e- F0 f0 H) x9 K
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 19
" {, I; n& |- N" P3 Y: u% D/ x+ A: N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 190 Z+ p1 K9 o( @0 v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 19$ r- d+ I y$ b( W1 ]" W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 19
' h% ?+ x C* h! i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 19( r1 P* Q$ \5 U( e
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 19! K1 F* o' x" ~& j
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 192 r9 O6 T# u- C" ?# i
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 194 m6 b' ]. Z! P! y- l! \- z) B
第4.2节 作业: 19+ R+ m/ a* F, l+ I8 `8 T/ C4 A4 R
第5章 以纯?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20/ N, Z3 b. g# Z/ ]- u/ J
第5.1节 同一纯度构成 20
3 T* h8 _+ g) \3 V第5.2节 邻近纯度构成 20
) {& ]- B7 X& f' P, j第5.3节 类似纯度构成 20 W& G( p$ d8 a
第5.4节 对比纯度构成 20
; R \! H% @! q( z9 [# P" m第5.5节 综合构成 21
% V8 I* f$ c8 D6 E& E第5.6节 作业: 219 n4 V+ V6 {( y/ k' [' }
第6章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3
7 ?) U% D; |! J" i& ^ q. P& z5 W; x6 E第6.1节 色彩的均衡 233 E& q! r9 H- z! E4 f
第6.2节 色彩的呼应 235 L) Z6 M, d$ [' i& x1 I6 w: t
6.2.1 局部呼应 23' U( `% J. B8 B* @
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 24. L# V; `' _# Q8 N, `; M3 P% [! |
第6.3节 色彩的主从 24/ O. M" D9 }# a9 b% o$ l
第6.4节 色彩的层次 24% }( x6 T% m3 }) b2 I' X
第6.5节 点缀色 25
! o _$ N* |' U+ G. z- ^第6.6节 色彩的衬托 258 R5 E% ?- Q" v- p/ _; g1 ~/ {
6.6.1 明暗衬托 25, w# O9 b B6 Q7 V
6.6.2 冷暖衬托 25
4 p% f# c/ V5 e0 |2 z2 {% s. O6.6.3 灰艳衬托 25. ?& I+ Q1 h0 N5 C' N
6.6.4 繁简衬托 26
V) F8 e. u6 o2 i2 H第7章 以冷暖关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 27) X k! ], R7 Z o$ W7 G, W5 ]
第7.1节 冷暖感觉 277 G- A5 k [# x) X5 y2 s4 k9 @' E9 t
7.1.1 色彩的冷暖感 27
& l' X. q7 L3 Z# Y7.1.2 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冷暖倾向的变化 274 c/ T: Q$ U5 a; Q! [
7.1.3 我们可以从冷暖区域彩色示意图小总结出以下几点: 277 ^8 s7 @8 A! Q6 N5 t' ~( E
第7.2节 亮调与暗调 28" s M3 H" a: l! e7 s# _
第7.3节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28/ i# z5 A5 j/ f8 V( }
第7.4节 其他对比 28, z$ Y8 U- b+ {# i, K$ O( r# W- J
7.4.1 面积与色彩对比 29, ]* [# v8 R* A9 V% U4 h
7.4.2 形状与色彩对比 29% ?- b. r+ g8 v( z8 ^' h
第7.5节 距离与色彩对比 311 k6 T# c! J7 S" }8 w
第7.6节 数量与色彩对比 31: L2 h# [3 r7 w* \$ N: D3 m
第7.7节 虚实对比 31
: p7 i F( E/ f/ Y3 d# a第7.8节 作业: 32
0 |3 W) `9 R# k( L8 Z( b第8章 色彩的象征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心理构成训练 33
1 d' q) s! D0 M第8.1节 中国的色彩观分类: 33; [' S& y# X, D; f
第8.2节 悠久的色彩文化 33) G0 f- r1 E k
第8.3节 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 336 ~. U; J5 k, A8 c- y1 `
8.3.1 儒家色彩观 34+ i5 w- A: t) _
8.3.2 道家色彩观 34
% K$ r' T5 m; u- p+ Q% }9 H第8.4节 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 36; |- M% f1 o3 o( \7 t+ y
8.4.1 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 36
3 P4 K! _5 t& @% s; b8.4.2 新印象主义 36$ @/ y0 f% q# c4 S
8.4.3 分离派画家的色彩观 37- ^* D8 a' F* c2 ^
8.4.4 现代派画家的色彩观 37+ {! s4 Z, [6 ]1 }
8.4.4.1 蒙德里安 38
: Q0 K* @: z: W1 A8 S8.4.4.2 康定斯基 386 n' \( g$ J( y3 [7 X/ J
8.4.4.3 马蒂斯 38
- {2 @% D( H" ~+ o2 n6 ]* f. c: B- b8.4.4.4 毕加索 39
4 _0 }- E* t3 @3 X) R1 ]3 x. B第8.5节 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 397 m7 ?1 [, U* n2 s7 z0 I
8.5.1 色彩的冷暖感 393 p& u/ P" P# [. ?+ K1 o! ~- y
8.5.2 色彩的轻重感 39
8 b% U5 \- D( A! w' B* q8.5.3 色彩的强弱感 40
# ^/ c" x: o8 W+ ]( e! B- I8.5.4 色彩的软硬感 40% @! i# n5 O; r$ U$ o9 n5 R1 {9 ^
8.5.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40
) `9 Y( W% ?) v& m1 ?# z" G2 O8.5.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40
; t. M- H/ {7 g9 V9 p4 f! M o) H; B) h8.5.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41
) v9 S- h' t' d' v' L& A第9章 色彩的性格与表现力 41* [/ K& C( d' E. |: z9 j8 j- e
第9.1节 色彩的移情与暗示 41
+ `' C7 r; H0 G3 f( s1 b, [* U3 R9.1.1 色彩的音乐感 411 Z$ a* p, Q& T `" T6 u
9.1.2 色彩的味觉感 42
- {$ R U" @9 q4 R3 z, m4 S% f9.1.3 其它 421 r+ A8 ^$ p/ v
第9.2节 色彩的性格 42
; z! y/ S+ |) B: ~+ Q6 ]3 ` w# _1 k9.2.1 红色的性格与表现 43
; c7 M; l2 l' y8 {9.2.2 黄色的性格与表现 439 Y5 e$ o6 I% U: h' E O7 J
9.2.3 蓝色的性格与表现 44
6 X& S- f) R7 P* e; J9.2.4 橙色的性格与表现 44
, d [9 c2 t3 r, h2 P6 |9.2.5 绿色的性格与表现 45
0 U. s* c( g: q) x- K6 W' x& M" H$ S9.2.6 紫色的性格与表现 46
9 C/ O! ~( ~5 h# } ?9.2.7 黑色的性格与表现 46
* K4 E% H( h% ?% `9.2.8 白色的性格与表现 47
+ A! B9 K. Q* W) T0 Q8 l# J9.2.9 灰色的性格与表现 47( v R# Q( |2 I2 J4 i( b- h
9.2.10 金属色的性格与表现 47
- [( x4 A" l: B8 `. R7 n, i第9.3节 信息与色彩 48
! o* J9 k7 A- ?! O% Y6 l第9.4节 作业: 49: t4 c4 [: y$ X! G: ^9 ^6 Q' q; l
第10章 色彩肌理、采集重构练习 50) l! I }( v |$ j, v
第10.1节 来自自然色彩的灵感启示 50
$ P) T0 y, g ~: v/ m* N, m7 n第10.2节 来自传统艺术色彩的启示 50
: P% w+ G+ C+ g9 J) n' a第10.3节 来自其它艺术色彩的启示 50- ?- q; z$ i: }3 n0 `7 y& l
第10.4节 色构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51/ d7 p2 x3 l$ b) y$ q0 X
第10.5节 作业: 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