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思维及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381|回复: 0
gggds 发表于 2009-12-9 0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思维.YA8vG?\\1r 现在的设计不值钱。印刷费包含了设计费,又不是商场搞促销——买一送一!设计大不如从前受重视,为什么?设计没有贬值,是设计师已贬值。有太多太多不负责任的设计人员在滥竽充数。信手拈来一幅图片,排几个字体,便完成了设计,这简直是天大笑话。一幅图片加几行文字是拼贴,不是排版。不讲版式,不讲对比,不讲视觉流程……只顾快枪快炮,赚钱重要。有没有创意并不重要,只要把作品搞得天花乱坠,以“出跳”的形式蒙人就行。稍加留意我们拿到的传单、DM、宣传手册……相当数量是此“杰作”。设计自然也就不名一钱。有这种设计人员存在,对于设计是一种亵渎,对设计元素是一种浪费。当设计者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私欲扩张时,设计本身已不纯粹,已经走样。dn\"f^^2]\"|X1tXWN1> 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会很“吝啬”,每动用一种元素,都会很小心谨慎。因为运用它们都是有理可考的,“浪费即是犯罪”“少就是多”,他们会这样告诫你。W[wZM}hz4uoWH!zQ+T 设计中的“模仿”还可以理解,因为崇拜、向往是正常心理。受某某大师、某某风格的影响很深,作品中留有其痕迹,这并不等同于抄袭。抄袭等于掠夺,是无耻的行为,因为盗走了别人的奇珍异宝。既然我们拥有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同等的设计元素,那为什么不利用它们来大胆地表达自己,推销自己。原创对于设计师而言何等重要,它能使设计作品具有生命力,不被同化,不重复雷同,不附庸风雅,具有独创性。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和品味,推崇个性化,不为个性而个性。当然,坚持必须要有理由,若纯粹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那就大错特错了,设计师又不是一敲锣,便吸引众人的杂耍者。qt$EAFu>YiMzI1WB7 数码科技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纸、笔、圆规已被键盘、鼠标替代,复杂的运算、精密的制图尽可由电脑完成,但与此同时,数码时代对于激发灵感则具有灾难性的意义,任何蠢笨的想法都可以处理得很专业,很花哨。一方面辅助设计师完成精彩的创意,一方面在吞噬他们的思想,使之惰于思考。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数码科技。技术上再精再通,充其量只是一个制作者、熟练工。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完善想法远比更新手段重要。” 懂得节流优势,大约百分之八九十的事情其他人比你做得更好,不要让过多的技术问题困扰我们,阻塞设计思维。740wi)%Q >qP#cSqJ>RbU_mS|N 将文化与设计比喻成“根与植物”的关系也好,比喻成“地基与高楼”的关系也罢,总之,在于说明其紧密的程度。通常优秀的设计作品具有简单的外在形式、深层的文化内涵。外行可能以一幅作品的“好看、不好看”来评判其优劣,而内行就会褪去一切漂亮外衣,探究实质。外衣可以换,但组成元素是否可以替代?元素与文化的关系?设计者为什么用这些元素,而不用那些?换了我进行此课题设计,我会如何考虑?如何选用元素?这些看似简单的思考,被形式冲昏头脑的设计师会很容易忽视。Shq$w& ;jh72 人习惯于问为什么,当你中途开始看连续剧时,自然会问:“前几集播了些什么?” 设计师多学点“源文化” 很重要,因为我们接受了设计中太多的“源分枝”。当你通晓了源文化,就可以撇开其他,再创造一条分枝。况且创造发现并不是凭空的。多了解源文化,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少进死胡同,踩在前人肩膀上往高处爬,何了不为?有人说我完全不接受前人的某某主义、某某风格,走自己的路。殊不知,你现在抛开一切所走的路,前人可能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走过,而且这条路被历史承认为行不通的。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了解大同,才能独走边缘。”v3F 41/r.4X&#39;|1tMBN}k@ 信息、源文化可以统称为“现有素材”。设计师与这些“现有素材” 的关系相当微妙——若即若离,泾渭分明。既要时刻注意其动态,关注它,学习它,又要在某种时刻彻底抛弃它,忘得一干二净,绝不藕断丝连。这种时刻,就是设计师在从事某项课题设计,完成某套方案时,这时需要抛开一切“现有素材”,正如前文所说的“ 保持一方自己的天空,独立思考。偶尔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一做‘井底之蛙’”这时的翻阅、启发,只能牵绊灵感的产生。因为平时的关注在大脑里早已进行了分解、整合、重组,成为了一种潜意识,是奇珍异宝。一旦设计时,它们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厚积薄发,成为了属于设计师自己的宝贵财富。nHr;Kxale 设计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可能这就是它的妙处所在。 quFCbh?+l %-|YF|<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